首页 > 展览 > 展览回顾

室庐清赏 — —古代文房用具展


展览时间:2020年01月18日 ~ 2020年05月20日  展览地点:玉林市博物馆

前 言

中国古代文房用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从实用性到兼具赏玩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唐代开始有系统鉴藏活动。南唐后主李煜所藏澄心堂纸、李廷圭墨、龙尾石砚名满天下,因印钤“建业文房之印”而被誉为“文房三宝”。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专论笔、砚、纸、墨,始有“文房四宝”之称。宋代开启文人参与设计的先河,文房用具的意趣得到提升,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文房四宝之外,还有水盂、墨床、墨盒、笔筒、笔架、笔山、笔洗、镇纸、镇纸、印章、印盒等文房器具及清供,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集中反映了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文人雅士独特的审美情趣。

此次展览汇聚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和玉林市博物馆文房珍品文物,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古代文房用具的文化内涵、艺术趣味和美学品格。

 

第一部分 书画益友——良砚佳墨

砚与墨关系紧密,相辅相成。“砚”由“研”发展而来,墨是形成转化的关键。人造墨最初为颗粒状,用研磨器进行调制。秦汉之际用胶和墨技术及墨模的使用,使墨块替代“研棒”直接在磨板上研磨,促成“研”到“砚”的转化。随着优良砚材的发现、制墨技术的进步,砚与墨交相辉映,共同造就了古代文人的水墨世界。

一、砚

砚的初始形态是研磨器,汉刘熙《释名》曰:“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东汉时砚才成形。六朝至隋瓷砚出现,由三足而多足,砚面形成了墨堂、墨池等重要构造。唐代常见箕形砚样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持。宋代以长方形抄手砚为特色,砚底挖空,两边为墙足,可用手抄底托起。明清两代逐渐由实用转向观赏、由古朴渐趋华丽,砚盖制作考究,成为集书、画、雕刻、髹漆等多种技艺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深受文人喜爱,因坚实耐用,传世量大。

二、墨

在人造墨发明以前,石墨作为一种天然的黑色颜料已经普遍应用。人造墨的创始,使得墨与其他黑色颜料分离,开始独立发展,并最终脱离色相体系,成为与颜料系列并存的最为重要的书画用材品种。为实现古代文人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墨的制作非常讲究,一般要经过炼烟、用胶、和料、制模、压模、晾干、加工等工艺流程。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第二部分 书斋清赏——文房雅玩

除笔、墨、纸、砚,传统文房用具还包括许多的辅助器具,如笔筒、笔架、笔挂、笔洗、笔舐、笔船、砚滴、砚匣、水注、水丞、水盂、镇尺、臂搁、裁刀、印章、印泥、印泥盒、卷筒等,常见有玉、石、竹、木、角、漆、金、银、铜、铁、象牙、玳瑁、珐琅、玻璃、陶瓷等多种材料,造型各异,雕琢精妙,可用可赏,故又称作“文玩”。

一、水盂

水盂起源于汉魏,为盛磨墨用水的盛水器。南北朝时多为青瓷,明清时期品种增多,有玉、石、瓷、料、紫砂等。瓷制品实用性强,一般用釉色及纹饰突出观赏性,常见有青花、粉彩、单色釉等,式样有方形、圆形、海棠形、如意形、桃形、荷叶形、葫芦形、荷叶莲蓬形、鹅形、鸭形、蟾形、海螺形等,口有圆口、葵口、菱口、花口等。在文房用具中,有“虽盛水不过数滴、却积水成渊”的雅趣。

二、笔筒

笔筒,插放毛笔的器具。多为筒状,口底相若,材质多样,瓷、玉、竹、木、漆均见制作,各具特色,深得古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宋代出现陶瓷笔筒,明代各种式样精美的笔筒应运而生,清代制作工艺更为讲究,以文人雅会图、魁星站鳌鱼、山水花鸟等图案为表面装饰纹样,是中国历代工艺品宝库中的精品。

三、笔架

笔架亦称笔格、笔搁、笔山,即架笔之物也,为文房常用器具之一。材料以玉、瓷、牙、铜、木、石等为主。式样繁多,玉有山形者、卧仙者、旧玉子母猫、十二峰头为格者、也有单螭起伏为格者,瓷有哥窑三山五山者、白定卧花娃,木有老树根枝蟠屈万状,石者有峰岚起伏者。

四、笔洗

笔洗,洗刷毛笔的容器。停笔时,可用其洗净墨汁,避免墨中的胶粘连笔毛、产生损伤;绘画时,可用其切换颜料与墨的使用。常见瓷、玉、玛瑙、珐琅、象牙和犀角等材质,尤以瓷器为主,多扁圆形,上饰各种花纹图案,极富朴素、文雅和庄重感。

五、镇纸

镇纸,又叫纸镇、文镇或镇尺、书镇等,是书写作画固定纸面、使纸平整的用具。长方尺形者,称镇尺。还有圆雕各种瑞兽动物形,称压镇或镇纸。有铜、玉、石、瓷、木、竹等多种材质,常做成禽兽鳞介诸形,造型变化多样,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为一体。

六、臂搁

臂搁,又称秘阁、搁臂、腕枕,搁手臂的用具,避免手腕蹭花未干的字迹,多作长方片状,覆瓦式。宋代已出现,明清时期较为流行。有竹木、象牙、玉、瓷、漆、铜等材质,多以花卉草虫、人物故事等为装饰,表现技法丰富,文化气息浓厚。

七、印章

印章,书画作品完成后的落款、钤章。元明时,材质从铜铁牙转为石刻,文人往往自己亲自篆刻。一些文人收集各种印石,提供给篆刻家刻制自己所需的印章,或名印,或雅号,或闲章。印以其独特的石质,渐渐具有把玩、摆设、欣赏价值,成为文房必备之物。

八、印泥盒

印泥盒,亦称印奁、印色池,文人用以蓄藏印泥。宋代开始出现,以扁圆矮小者为常见,内盛印泥处十分平浅。材料有玉、石、竹、木、角、漆、金、银、铜、铁、象牙等多种,造型各异,雕琢精妙,可用可赏,以瓷质者为最佳。

九、墨床、墨盒

墨床,置放墨块的用具,因形似古代床榻而得名。墨盒,存放墨块的囊匣。使用时,将沾湿的墨锭平放于墨床处风干,再收纳于墨盒中保存。墨床的体积不大,多以小巧秀美取胜。常见的墨床形状有几案式、床式、多宝槅形、盒形等。

 

后 记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作为古代文人须臾不可分离的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具已逐渐不再为现代人广泛使用,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它们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倒越来越受到收藏者的喜爱。这些记录着华夏民族辉煌艺术成就的文房用具,依然在属于它们的领域中,展现其独特的神韵。







参观
须知

参观须知
详细须知 点击进入

一、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的9:00-17:00对外开放,周一闭馆集中学习;节假日、重要活动等特殊情况将提前公告参观时间。

二、本馆对常规展览实行免费参观,观众凭有效证件免费领取门票入馆参观。

三、为保障文物安全,营造文明参观环境,请观众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四、如遇我馆重大或临时性活动,须遵从我馆安排。

虚拟
展厅

虚拟展厅
点击进入

本馆提供参观者一个高度互动的3D虚拟现实环境,一种足不出户便如同亲临展会现场的全新体验。

咨询
热线

0775-2682002
团体参观接待预约电话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