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详细信息

《玉博文物大讲堂》第24期|“事死如事生” ——玉林出土宋代魂瓶赏鉴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2日  阅读:1659

魂瓶又称为谷仓罐、堆塑瓶、皈依瓶等,魂瓶最先由汉代的五联罐演变而来,主要作用是盛放谷物,皆有招魂、引魂之意。在敦煌发现的晚唐写本《杂抄》中就记载:“食瓶五谷舆谁作?昔伯夷叔齐兄弟,相让位于周公,见武王伐纣为不义,隐首阳山,耻食周栗……遂饿死首阳山,载尸还乡时,恐魂灵饥,即设熟食瓶、五谷袋引魂。今葬用之礼”。

魂瓶种类多样,按照器型、装饰,可分为塔式罐、多嘴罐、多角罐(瓶)、多管瓶等等。而在质地方面,魂瓶有陶制和瓷质两种。伴随我国陶瓷发展史,魂瓶的材质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东汉之前,魂瓶多为陶制,之后为陶、瓷共存时期,宋元时期我国瓷业进入繁盛期,各地瓷窑遍布,瓷质遂成为魂瓶材质的主流。早期魂瓶(堆塑罐)多发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宋元时期南方各地多有发现。

作为丧葬明器,魂瓶在民间收藏界的地位一直不高。上世纪80、90年代,部分民众出于忌讳,一些魂瓶甚至在刚刚出土的时候就被敲碎。虽然在民间,魂瓶的收藏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但在公藏机构魂瓶的收藏却是另一番景象,无论从收藏量还是文物价值来说都非常可观。

玉林的公藏机构就收藏了大量的此类文物,其中不少还是难得的年代清楚、品相完好,艺术价值较大的珍贵文物藏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玉林地区的公藏机构共收藏各类魂瓶46件,其中陶制魂瓶9件,瓷质魂瓶37件,时代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唐代魂瓶多为陶制,宋代魂瓶则多为瓷质。玉林地区所藏魂瓶,特别是宋代魂瓶,多为北流岭垌窑、容县城关窑等当地瓷窑生产的青白瓷,种类多样,主要有塔式罐、多角罐(瓶)等,而器物本身则釉色清丽,胎质细腻,部分文物藏品随同地券墓志出土,时代清楚,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影青釉鼓钉纹魂瓶

影青釉鼓钉纹魂瓶  二级文物,口径10.2厘米,底径7.7厘米,高26.2厘米,重1345克。1981年9月出土于容县松山镇下河六卜坪鸡爪山。瓶敛口,宽弧肩,榄形腹,外撇圈足。斗笠式盖,盖顶捏塑蹲狗一只。腹部有槽形瓦纹五道,并垂直贴饰鼓钉纹五行,每行五颗,足胫有绳纹一圈。

 

影青釉弦纹魂瓶

影青釉弦纹魂瓶  二级文物,口径10.2 厘米,底径7.7厘米,高26.2厘米,重1475克。1981年9月出土于容县松山镇下河六卜坪鸡爪山。敛口,宽弧肩,榄形腹,外撇圈足。斗笠式盖,盖顶捏塑公鸡一只,口沿至肩部镂空成栏栅状,下堆贴有乳钉纹五颗,腹中部饰凸弦纹一圈,足胫处饰绳纹一圈。

以上两件魂瓶出土于同一墓葬,与魂瓶一同出土的还有陶制朱书地券一块,上书“绍兴二十三年”,绍兴为南宋高宗赵构的年号,“绍兴二十三年”即公元1153年。   IMG_259

 

影青镂空瓷魂瓶

影青镂空瓷魂瓶  一级文物,口径7.5厘米,底径8.3厘米,通高31.8厘米,1986年出土于北流市松花镇勾漏村。直口,短颈,肩有镂空围栏,长弧腹,圈足。器身稍长,边沿捏塑浪纹的圆形攒尖顶式盖,内塑一小狗,盖下有圆筒形的瓶口围栏,围栏上饰镂空竖条纹、心形、金钱、六瓣花纹。肩部镂空围栏饰竖条、金钱、八瓣花纹,足胫饰一圈绳纹。与该瓶同时出土的还有陶制地券一方,地券上有朱书“绍熙三年庚午……”年款,绍熙是南宋光宗赵惇的年号(1190年-1194年),绍熙三年即公元1192年。

三件南宋魂瓶,目前学界通过对其器型、胎质、釉色的对比分析,多认为是玉林本地瓷窑生产,且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同时,作为丧葬明器,以魂瓶盛装五谷,以寄望死者在往生之地依然可以衣食无虞,将现实关怀纳入到丧葬系统中间,真切的反映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传统丧葬观念。正如《礼记·中庸》中所言“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玉林出土宋代魂瓶不仅是对宋代玉林丧葬习俗的反映,同时也是玉林宋代瓷业发展的见证,对于研究宋代玉林的社会发展状况和民众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注:该文曾发表在2018年4月6日出版的《玉林晚报》第6版上)

参观
须知

参观须知
详细须知 点击进入

一、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的9:00-17:00对外开放,周一闭馆集中学习;节假日、重要活动等特殊情况将提前公告参观时间。

二、本馆对常规展览实行免费参观,观众凭有效证件免费领取门票入馆参观。

三、为保障文物安全,营造文明参观环境,请观众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四、如遇我馆重大或临时性活动,须遵从我馆安排。

虚拟
展厅

虚拟展厅
点击进入

本馆提供参观者一个高度互动的3D虚拟现实环境,一种足不出户便如同亲临展会现场的全新体验。

咨询
热线

0775-2682002
团体参观接待预约电话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