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位于玉林城北约12公里处,山顶有庙,名曰寒山庙,州志载其“供祀龙神,建自前明。”“岁旱祷雨,辄有灵感,故乡村所在立庙祀之,凡之官鬱林者,莅任初,例往祭谒,遇旱则诣庙祈祷,应时立沛。”
明清已降,寒山信仰逐步发展,从先前的玉林州地逐渐延伸到玉林五属,由先前的民间信仰逐渐发展为列入国家祀典并享春秋祭祀的正统神明信仰。
寒山信仰祀龙神,初为祈雨,并为官方所认可,“钦定溥泽二字为龙神封号”。但在普通信众的眼中,寒山神却不止于此,其亦是可保自身健康、长寿、幸福、平安的神。清代,寒山信众不仅时常赴庙宇焚香供奉,亦将庙中铸有吉语祥文的铜牌带在身边,以求神明护佑。玉林市博物馆馆藏的四件寒山信仰铜牌饰,就是清代玉林寒山信众此种信仰行为的实物见证。

清“寒山赐福”铜牌饰 长5.1 厘米, 宽3.9厘米,主体圆形方孔,宽缘,出廓,正面楷书“寒山赐福”按上下右左顺序排列,背面为楷书“长命富贵”四字。主体上方形似如意云头,饰串珠纹,顶端有圆孔以便系带。

清“庇佑平安”铜牌饰 长5.5厘米 ,宽4.1厘米,主体圆形方孔,出廓,正面楷书“庇佑平安”按上下右左顺序排列,背面为楷书“新年显聖”四字。主体上方形似如意云头,顶端有圆孔以便系带,云头正面饰“寒山”二字,背面铸“甲戌”二字。考“甲戌”二字指代月份,当为农历九月,而农历九月十五正是传统寒山庙诞(传统的寒山庙诞一年三次,分别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二、四月十五和九月十五),“甲戌”二字为我们揭示了铜牌饰铸造或为寒山信众收纳的时间——庙诞之时。

清“求神赐福”铜牌饰 2件,长5.3厘米,宽3.9厘米,主体圆形方孔,正面楷书“求神赐福”四字,按上下右左顺序排列,背面楷书富贵长春。上方形似如意云头,顶端有圆孔以便系带,云头正面书“寒山顕聖”四字,从右到左排列,背面饰“庇佑萬民”四字。
四件寒山信仰铜牌饰,造型基本一致,皆为云头、圆形方孔(似古时铜钱),不同之处在于其上所铸铭文。而考其铭文,除寒山相关外,皆为吉语祥文。据此分析,四件寒山信仰铜牌饰当为用于趋吉避邪的民俗钱币,又称为压胜钱或花钱。
四件寒山信仰铜牌饰虽属民间之物,不能与所谓皇家宫廷之物相比,但其却是玉林清代寒山信仰的实物见证,是玉林传统民俗的历史遗存,亦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
(注:该文曾发表在2016年4月10日出版的《玉林晚报》第8版上)